首页 > 学科考试 > 数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5-03-17 11:38:57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集合15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集合15篇

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如何学好数学学习方法

二年级:拓展思路阶段

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二年级的孩子在习惯上还比较有可塑性,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若是一旦不注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后等孩子大了要想再改就比较困难了。

1、数学入门越早越容易

现在数学在各种选拔以及小学六年级考试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数学。对于今后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中选择较好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建议是较早的学习相对是较好的。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

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同时起点如果没有选好,孩子学得吃力,自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合适的课程选择也是家长要注意的。

3、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2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解决问题:

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

(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 ……此处隐藏14136个字……、表内乘法、简单的除法;

(2)乘法口诀求商;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例:300÷25÷4=300÷(25×4)。

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例: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例:9÷3=3,3就是完全商。

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例: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2.2—6的乘法口诀:

3.直角: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

符号:Rt∠

4.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5.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6.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7.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8.7、8、9的乘法口诀:

9.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10.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1.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概括,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点击二年级期末复习获取。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5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按比例分配解题技巧

小技巧:a、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b、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c、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技巧:(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